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戴尔变脸 激发无限
有一个家伙,1984年出生,德州人氏,少年成名,16岁冠绝PC第一名,23岁完成华丽蜕变,28岁坐收600亿美元。它的名字叫做戴尔。

 

没错,5年前,你可以唤它做PC厂商,但是现在你得变个称呼,叫它——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5年前,重掌CEO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让公司从PC泥潭抽离,开始了以硬件为基础,咨询服务为导向,软件为支撑的新长征。这样的变阵,有加法,亦有阵痛,但是却收到了奇效。

 

47岁的戴尔为他5年前的决定感到荣幸,因为这个新策略让公司焕发了第二春。从直销到分销,从PC到咨询,从硬件到软件,戴尔的变脸令世界惊叹。根据最新的财季报告,现在戴尔的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营收对戴尔毛利率的贡献超过了50%,并占据了总营收的1/3强(占总营收的34%),达到每年近200亿美元的规模。

 

从转型到收购,戴尔速度已经逆天。而去年狂砸8000万美元做重塑品牌活动——“戴尔激发无限”(The power to do more),亦是公司史上第一次。在11月29日的活动上,戴尔向中国证明了它全方位的服务能力。而客户分享的故事与案例成为了最好的背书。

 

5年后公司的成功,得益于5年前迈克尔戴尔对市场的明晰判断:IT行业总价值3万亿美元,0.25万亿是消费级市场,2.75万亿是政府和企业级市场。所以,公司只有抓住大头才能决胜未来。那么,如何抓住大头呢?

 

当PC不在风光,当电商开始嚣张,戴尔转型的每一步都投射出颠覆与革新。按照福布斯的说法,戴尔的收购战略一直异乎寻常的成功。5年以来,戴尔先后收购了包括Equal Logic、Perot、Boomi、Compellent、Secure works、Force 10 Networks、Sonic Wall、App Assure、Ocarina等在内的20多家公司,在存储、IT服务、虚拟化、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和网络等方面全面布局。跟老对手惠普大鸣大放不同,戴尔更青睐小快灵的公司。今年7月,戴尔又完成对软件公司Quest Software的收购,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综合实力。戴尔对于快速成长领域和企业的关注与支持,让它的业务打开了新局面。2012财年,戴尔占中国中小企业存储市场份额的40.3%,位居市场第一。

 

人需要体检,公司亦然。戴尔就非常关注品牌的健康度,而最重要的两个指标:第一个叫做无提及的企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的知名度,另外一个就是企业级的信赖度检测。而戴尔在这两项认知度提升都非常快。因为戴尔善于从阿里巴巴、百度、亚马逊、Facebook、微软等客户里不断吸取养料。如迈克尔戴尔所言,“如果一直跟着竞争对手走,就很有可能随着他们走向错误的道路,但是客户从来不会把你引入歧途。”

 

“戴尔激发无限”本身就体现了戴尔对于中国客户的关注、支持与尊重。因为后者不仅是戴尔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而且还是决定未来走向的战略高地。10年前,戴尔在中国的营收只有几百万美元,现在的业务规模已经超过50亿美元,为中国创造超过500亿美元的GDP,提供近200万个工作机会。戴尔还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浙江传媒学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IT解决方案,客户涵盖金融、制造、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遍布中国。今年6月,戴尔服务(中国)总部大楼于厦门正式落成,戴尔成都全球运营基地制造的产品正式出货;10月,戴尔厦门制造产品首次出货欧美,标志着戴尔中国客户中心已经成为戴尔全球第一个具备服务全球客户能力的运营基地。

 

今天,中国作为全球第三、亚太首个市场启动了“戴尔激发无限”,这也堪称是戴尔成功转型“IT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之后的首秀。这也进一步展现了戴尔对中国客户的承诺。因为中国本土化的案例和故事最能说明戴尔在中国的成绩。2012财年,戴尔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运营收入实现创纪录的186亿美元,同比增长30%,从而助推其整体收入达到621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未来关于云存储、虚拟化和开放架构等方面,戴尔将力争让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角色更加丰满出彩。

“戴尔激发无限”既是对昨日的总结,亦是对明日的展望。随着商业、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的突飞猛进,现在3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未来将发展到4万亿。而戴尔希望以崭新的姿态君临天下。用CEO戴尔的话就是——“先做事,再张扬”


上一篇: 当当为双12收费:商户期待价值提升
下一篇:100A:手机中的泰囧

评论

Good.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