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文/杨宇良

安德鲁莱德维纳曾经是Facebook的数据砖家。

不过,这位砖家突然一秒变呆比,对着《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八卦老东家。

在Facebook的时候,莱德维纳跟其他砖家都拥有一项自由的权利:

就是可以对Facebook用户做任何测试而无需通知。

意思就是可以随便坏,玩坏了也没关系。

当然,有一小撮敏感用户还是要回避,不过这个比例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莱德维纳是在4月份对媒体讲出这番话了,同时他的博客里还有一篇名为《魔鬼Facebook的十宗罪》,称这种对Facebook用户隐私随意调用的行为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他提到,Facebook所谓的情感控制研究根本就毫无根据,更像是Facebook的公关和法律部门玩的文字游戏。自己在Facebook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监督机制来确保测试的合法性。相反,如果团队中有人想在学术期刊上发个Paper,ok,放手去干吧,小伙子。结果,便有一堆用户成为了垫脚石。而且,只要你是Facebook的用户,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了小白鼠模式,任凭砖家虐你千百遍,你依旧待Facebook如初恋。就这种赶脚,就是这个节奏,根本停不下来。

莱德维纳神补刀:从你的鼠标点进那个蓝色Logo开始,遥控器就在砖家手里了。而且,很多测试简直弱爆了。它不管样本量和匹配度,不管市场信息或响应,更不管错综复杂的算法。

这位前Facebook砖家最无语的是,很多用户至今也不明白自己被所谓的业(gan)界(de)良(piao)心(liang)忽悠得天花乱坠,其实已经被彻底扒光,何止不雅,简直0隐私。

莱德维纳坦言,最初,很多Facebook的数据砖家的初心都是希望能够影响和改变用户的情绪和行为。他们喜欢这故事,点着广告,在网上刷一切。然后对突发事件振臂高呼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而Facebook的砖家不知道他们自己已经在影响那些有着真实生活的用户。砖家的激情和动机本来都是希望让Facebook的用户生活得更好。但现实是,你需要牺牲一部分用户的隐私,以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于是,0.1%成为了幕后的控制群体,大概在70万左右,而那些看到请绕行的敏感用户是100万,最后10+亿的用户成为了肉鸡,成为了这场游戏的受害者。

Facebook的情感实验被忽略后,用户的新闻订阅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而实际上,每年Facebook的砖家都在想方设法让社交巨头变得更有影响力,尤其是在90后、00后。但是,那些纸面上刷出的数据和武断的结论,根本就是自欺欺人的骗局。

在Facebook的“激情研究日”,都变成了一堆陈词滥调的堆砌,砖家们总是在说用户变得越来越糟糕,行为越来越隐秘,反馈越来越小众化。这样想当然的结论,简直就是对学术的亵渎伤害。

我们总在问,你想做什么?你为什么点那个按钮?似乎我们可以从用户的反馈中得到全部结论。而事实上,只是冰山一角。我们不是在测验,而是靠问卷,老掉牙的方式希望能够揭开屏幕那头的脸,这想法单纯而愚蠢。如果只是po上来的头像来判断情感,那么妈妈真的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莱德维纳最后说,也许这些测试最重要的价值并不是发现了什么,而是被曝光后让全世界都知道了Facebook不光彩的鬼把戏,幸运的是有人扮演了深喉、阿桑奇和斯诺登。


上一篇: 风行网对江苏卫视“一女二嫁”说“不”
下一篇:亚马逊:技术是骨头,艺术是肉

评论

Good.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this entry.

发表评论